本期要目
协会动态
★协会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
博览会”
重要发文
★2010年1-9月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通报
资讯
★北京市新规:公务员酒后驾车可免职或辞退
★各地加大“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力度
域外采风
★荷兰:开发出高效生产生物燃料新方法
协会成功举办
“第四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
秘书处编
经公安部、科技部批准,在部局的领导下,在全国各地交警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欧冠联赛官网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于2010年10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成功举办。本届博览会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办会水平、档次、实效较前三届有了新的进步,基本实现了部局领导提出的“要把本届博览会办成有规模、有影响,充分展示道路交通管理新技术、新产品”的目标要求,各地交警、参展企业和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评价。
10月20日上午博览会开幕仪式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隆重举行。李江平副局长主持、致辞并宣布第四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开幕。杨钧局长、王金彪、刘钊副局长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装备财务局、科技信息化局以及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出席了开幕仪式。参加博览会开幕式的还有来自全国各省、市交管部门的领导和基层一线的交警代表、国内外参展企业的代表以及业内人士。开幕式结束后,杨钧局长等领导参观了公安交通科技成果展区、警用车辆展区、企业特装展区和交通安全宣传展区,对展出的新技术、新产品与参展商进行交流,极大的鼓舞了参展交警部门和企业单位的工作热情。
本届博览会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来自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的国外知名企业和国内生产企业、厂商154家(公安科技成果展区12家,特装展区50家,标准展区80家,警用车辆展区12家),展位总计达到603个,博览会期间共有4万人次前往参观、采购、交流,据统计,北京中鼎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执法记录仪成交1500套,大长江集团豪爵牌警用摩托车成交300辆,签订意向性合同近2.8亿元,在规模、行业影响力和专业性上,初步形成了交通安全产品领域的品牌展会。此次展出的一些国内外道路交通领军企业研制的最新产品,将智能交通技术与我国道路交通现状和交通参与者出行行为特征充分结合,为现代道路交通管理和交通出行提供优化解决方案。博览会集中展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一流的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和警用装备。如:3M中国有限公司带来了世界一流的反光材料——荧光黄绿钻石级新型材料、锐飞反光材料(厦门)有限公司展示了新型校车标识、北京麦肯富顿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展出了其最新的386ABC型交通信号控制器、北京市振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机动车身份自动检测系统、深圳市大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了最新的酒精检测仪等。展出产品达到一千余种,其中许多产品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本届博览会在道路交通安全产品行业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得到了各地交管部门领导及业内人士的肯定。由于展会效果突出,很多参展企业提出最好每年举办一次,真正满足交通安全产品技术研发企业的需求,同时也对博览会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结合当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凸显三大亮点。一是集中展示了交通科技应用的丰硕成果和交通科技的最新产品。本届博览会共有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和我国11个省、市、县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展。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参展主题为“全面展示交警系统信息化的应用以及科技行动计划初步成果”;江西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参展主题为“交通事故处理系统应用”;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参展主题为“区域卡口系统应用”;山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参展主题为“交通违法处理系统应用”;安徽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参展主题为“信息化综合应用”;辽宁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参展主题为“信息化综合应用”;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车管所参展主题为“车驾管服务系统”;常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参展主题为“信息化综合应用”;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参展主题为“移动警务”;常熟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参展主题是“信息化综合应用”;大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参展主题为“城市路口渠化”;威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参展主题为“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他们展示了在“畅通工程”、“平安大道”、“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中,通过强化科技投入、改变管理模式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如威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自主研发的“交通违法行为集中式处罚服务平台”一站式缴罚等便民保畅新技术。交通安全生产企业重点展示了国内、外驾驶员培训模拟设备、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IT智能交通系统、民警执法和个人防护装备、闯红灯记录仪等一批交通安全高科技产品。展示的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呼吸式、红外线、民用便携式酒精检测仪成为炙手可热的产品,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驾驶员培训教练车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二是本届博览会专门开设了以“文明出行、和谐交通”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展区,展示全国“文明出行”交通安全宣传作品评选出的获奖作品,为参观者提供道路交通文化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传播交通安全理念和交通安全常识。三是搭建起企业与用户的交流平台。展会期间,为增进各地交警部门对交通科技发展的认识和了解,专门组织了“驾驶人吸毒管控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公路标线反光胶带”、“机动车身份自动检测系统”、“微波雷达技术及其在ITS中的应用”、“IBM助力智慧的交通管理”、“集成指挥平台在城市大型活动的应用”以及“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体化建设需求与方案”等七场技术交流会。为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产品企业与用户、交通专家、学者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及推广的平台,共同探索中国当代道路交通管理难题的解决途径。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等十几家中央、地方媒体参加了博览会的采访,对博览会的情况进行了及时报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和北京交通广播在节目中报道了博览会开幕情况。搜狐网对本届博览会做开幕式现场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北京晚报分别刊登了博览会开幕盛况。中央电视台央视网(交通频道)设置博览会专题报道栏目宣传。中国政府网、中国广播网、中国交通技术网、中国新闻图片网、转载新华社消息的科技网及长春新闻网等网站对博览会信息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报道,进一步扩大博览会在社会面的影响,树立了博览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博览会筹办期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领导多次听取汇报,专题研究筹备事宜,确定目标、提出要求,为博览会的筹备指明了方向。真正使博览会紧紧围绕公安交通管理中心工作主题,真正服务于基层实际需要、服务于科技强警战略、服务于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中心工作。
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每届都有新的探索,新的收获。尤其是本届博览会在规格上、规模上都远远超过了往届,在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展览中形成了品牌效应。
2010年9月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通报
一、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统计情况。9月,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和涉牌涉证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保持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态势,共查处2657.9万起,其中,教育纠正交通违法809.9万起,占查处总量的30.5%;处罚1848万起,占查处总量的69.5%。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查处总量上升。查处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27.5万起,增长30.9%;与上月相比,增加315.7万起,上升13.5%。二是教育纠违量上升明显。全国通过教育方式纠正轻微交通违法809.9万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9.5万起,上升15.6%;与上月相比,增加300.8万起,上升59.1%。其中,以教育方式纠正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和乘车人交通违法分别为297.1万起、319.2万起、193.6万起,分别占教育纠违总量的36.7%、39.4%、23.9%。三是处罚严重交通违法同比上升幅度较大。全国处罚酒后驾驶、客车超员、超速行驶、无证驾驶、货车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411万起,占处罚总量的比例为22.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1.5万起,增长32.8%;与上月相比,减少6.2万起,下降1.5%。其中,查处酒后驾驶54747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9064起,下降25.8%。与上月相比,增加5848起,上升12%。四是查处交通违法的道路类型相对集中。在城市道路上处罚交通违法1029.7万起,占处罚总量的55.7%;在高速公路上处罚173万起,占9.4%;在国道上处罚211.4万起,占11.4%;在省道上处罚274.9万起,占14.9%;在县乡道路上处罚159万起,占8.6%。五是利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查处机动车违法量上升。全国利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查处机动车违法行为951.3万起,占机动车查处总量的46.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82.7万起,上升42.3%,与上月相比,增加17.8万起,上升1.9%。占查处机动车违法行为比例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六是现场处罚交通违法量上升。9月,现场处罚交通违法量上升。现场处罚交通违法869.9万起,占处罚总量的47.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08.5万起,上升24%,与上月相比,减少123.8万起,下降12.5%。
二、交通事故统计情况。9月份,全国共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18294起,造成5420人死亡、2112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0.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4%、3.7%、8.6%和0.6%。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3起,同比增加1起。全国共接报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312824起,同比上升18.3%。9月份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中秋期间事故明显减少。中秋期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4.3%、15.1%、20.5%。其中,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5起,同比减少13起;一次死亡5人道路交通事故3起,同比减少1起。二是西部地区保持平稳,东北片区上升。9月份,西部地区10个省(区、市)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起,同比持平。东北地区3省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起,同比增加1起,其中2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增加2起。三是客车事故减少,重型货车事故增多。客车肇事导致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起,同比减少6起。其中大中型客车4起,同比减少2起。重型货车肇事13起,同比增加4起。逆向行驶、疲劳驾驶、违法会车、违法装载是主要肇事违法行为。四是高速公路和县乡道路事故上升。9月份,高速公路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5起,县乡公路发生7起,同比分别增加2起、4起。五是阴雨天事故多。9月份,阴雨天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1.4%和2.6%。47.8%的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阴雨天,共11起,同比增加4起。
三、机动车和驾驶人统计情况。9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00818410辆。其中,汽车(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86272697辆,摩托车98418642辆,挂车1440534辆,道路行驶的拖拉机14663527辆,其他机动车23010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为207817747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47189377人。9月,机动车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长,环比增加1257510辆,增长0.63%;同比增加19349621辆,增长10.66%。9月份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汽车保持快速增长,摩托车增速减缓。全国汽车保有量为86272697辆,摩托车保有量为98418642辆,分别占机动车总量的42.96%、49.01%。汽车保有量环比增加1058609辆,增长1.24%;摩托车保有量环比增加177260辆,增长0.18%。二是载客汽车是主要增长点。全国载客汽车保有量为57147754辆,占汽车总量的66.24%,较去年同期上升3.7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73%,同比增长25.92%。载客汽车月增量占汽车月增量的91.90%,占机动车月增量的77.36%。三是载货汽车增长平稳。全国载货汽车保有量为15355308辆,占汽车总量的17.80%;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16.75%。其中,重型、中型、轻型、微型载货汽车分别为3795224辆、2664002辆、8681089辆、214993辆。四是营运机动车持续增长。全国营运机动车保有量19895032辆,环比增长0.82%;同比增长17.96%。其中,客运机动车保有量为2938046辆,占14.77%;货运机动车保有量为16578495辆,占83.33%。五是进口汽车保持快速增长,进口摩托车不断减少。全国进口机动车保有量为3147025辆,占机动车保有量的1.57%。其中,进口汽车2977882辆,占进口机动车总量的94.63%,同比上升7.37个百分点;进口摩托车保有量为167601辆,占进口机动车总量的5.33%,同比下降7.35个百分点。六是机动车定期检验率偏低。全国机动车定期检验率为60.5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定期检验率为81.71%,摩托车定期检验率为36.00%。
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207817747人,环比增加2743515人,增长1.34%;同比增加12775807人,增长6.55%。其中,持有汽车驾驶证的人数为147189377人,环比增加2426183人,增长1.68%;同比增加12894327人,增长9.60%。从驾驶人驾龄情况看,3年以下驾龄的驾驶人有77237608人,占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总数的37.17%。其中,驾龄不满1年的驾驶人有24056712人,占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总数的11.58%。
北京市新规:公务员酒后驾车可免职或辞退
摘自《北京青年报》
日前,北京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严肃查处公务员酒后驾车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对公务员酒后驾车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通知明确,应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教育和法规培训,提高公务员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法律法规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管理和使用,防止发生道路安全责任事故,坚决杜绝公务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行为。同时,同级组织、监察、人事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建立必要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责任追究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对公务员酒后驾车的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通知要求,对有酒后驾车行为的公务员,单位要给予通报批评。对酒后驾驶公务车辆的、两次以上酒后驾车的、醉酒驾车的,视情节轻重将给予免职、辞退等组织处理,属于违纪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公务员如酒后驾车造成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将追究其刑事责任。据悉,公务员酒后驾车行为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做出认定,由任免机关或检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做出处理决定。
据了解,通知所称“公务员”包括:本市各级党委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以外的工作人员。本市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照本规定执行。此外,中央有关机关对本系统公务员酒后驾车另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
各地加大“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力度
摘自《人民公安部·交通安全周刊》
石家庄、太原、沈阳、宁波、南宁、银川等各地主要城市进一步加大“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力度,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主题活动,着力打造区域亮点,对辐射带动所在省份整体实施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石家庄
石家庄市交管局与第五届动博会组委会共同发起“动漫交通文明形象大使专项行动”,组织省会各地社团、cosplay社团的近400名动漫爱好志愿者,走上街头疏导交通,向行人发放中国结、钥匙扣、起子、纸扇等文明交通事务宣传品,劝阻交通违法行为,倡导文明出行。该市文明办与交管局还联合举行了“让城市更美丽”新百广场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新百广场志愿者手举宣传牌、手捧玫瑰花站成一排,红灯亮起时向等候红灯的行人赠送鲜花和宣传品,向汽车司机赠送平安果。
■太原
太原市文明办、交警支队、山西晚报联合为市民免费发放2010年太原市文明出行地图,指导市民文时出行、安全出行。文明出行地图由太原市规划,交通、交警等多个部门联合设计完成,绘有市区所有道路及标志性建筑、公交路线等,准确标注哪些路段限时单行,哪些路口不能左转、右转、直行等。文明出行地图的发放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沈阳
沈阳市文明办、交警支队等部门联合举办“文明出行好市民”评选活动。评选出3名沈阳市“文明出行好市民”标兵,各奖励一辆雪佛兰克鲁兹轿车。该市还推出了《文明行车公约》,从2010年至2013年,在公用车、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驾驶人中,招募首批10000名文明行车志愿者。文明行车志愿者选募条件是:能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文明行车公约,文明驾车,安全礼让;参与志愿服务,服从交管部门的统一协调指挥;愿意通过自身示范提高城市行车文明程度。志愿者参加活动时,必须做到“标识明显,行为规范,形象文明”,在车后窗统一张贴文明行车行动标识。全体参与活动的车主将各获赠“牵益”生活卡一张,享受全市32家名优商企优惠消费服务和特惠商品购买服务。组委会还将对志愿者进行跟踪服务。组委会还将对志愿者进行跟踪考核,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
■宁波
浙江省宁波市交警支队举办了“百场文明交通礼仪大巡讲”活动通过进单位开设讲堂、进媒体直播室开展互动、举办宣讲培训、竞赛活动、制作文明出行守法意识。至今已开展大巡讲活动619场次,教育群众近100万人次。该市交警支队还会同文广局开展“千场电影”进农村巡播活动。巡播活动结合“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播放影片同时播放由两家单位联合制作、时长8分钟的《敲响安全的警钟》专题宣传片。
■南宁
南宁市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大劝导”机关干部志愿服务活动。首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指挥部办公室、市“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办公室、市公安局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市直党政委机关等单位、各城区及辖区单位安排人员每天上午7:30-9:00、下午5:30-7:00,佩戴统一标识,手持小旗子,在市内各主要路口劝导行人和非机动车遵守交通规则,及时制止乱闯红灯、乱穿马路、逆向行驶,违规翻越护栏等行为,引导市民依法文明出行。
■银川
银川市组织开展了“十百千万”文明交通系列主题活动:一是评选“十位文明交通形象大使”;二是创建“十条文明交通示范街”,三是评选“百辆文明交通出租客运车”,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以“零违法”、“零投诉”、“无事故”为标准,评选出100辆文明交通出租客运车,授牌奖励,开辟年检“绿色通道”,大力宣传,带动全市出租客运行业文明行车习惯的养成;四是创建“百个文明交通示范单位”,以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晓率95%以上、守法率90%以上、内部车辆和人员无主要责任事故为基本标准,在至市公开评选100个文明交通示范单位,作为全市文明单位的申报条件,颁发奖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五是培养“千名文明交通志愿者”,遴选100名文明交通志愿者,建立档案,制定义务协勤计划,组织每人每年不少于16个小时的协勤活动;六是开展“万名市民文明交通体验”活动,从社会各界、各行业邀请1万名市民,通过在路面执勤、违法处理、事故处理、车管服务等岗位参加“一日文明交通体验”,增强自身文明交通意识,带动身边群众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荷兰:开发出高效生产生物燃料新方法
摘自新华网
荷兰特文特大学近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更加高效、廉价地从农林废料中提取生物燃料。
该校萨沙﹒科尔斯滕博士介绍说,现有生物燃料生产方法多数采用高温分解,从生物质原料中提取出混合产物,而后再将这种混合产物与氢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之后的产物可以直接通过精炼得到生物燃料。而新方法则主要着眼于混合产物与氢进行反应的生产阶段,通过特殊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通过减少氢的用量来降低成本。
公报说,上述新方法适用于使用秸秆、树木等农林废料为原料进行的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流程。与使用糖类和淀粉原料生产的第一代生物燃料相比,不会出现生物燃料“与人争粮”的局面。
据研究人员介绍,新方法已经获得两项专利,有望使大规模生产生物燃料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