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联赛官网主办
English 登录
共同让道路交通更安全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2025
09-28
交管动态
打印
卷首语|开创更美好的骑行时代
文|杨新苗

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3.8亿辆,其中超标车辆数量庞大,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减少电动自行车相关事故数量,减轻伤害程度,已成为交通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根据《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电动自行车分为电驱动和电助力两种类型。轻量化的电助力自行车回归了非机动车属性,虽还不为广大消费者所知,但已开启了解决电驱动型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问题的新时代。推动电动自行车轻量化发展,可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风险。

由于大量涉电动自行车致死事故源于颅脑损伤,因此,让数亿电驱动型电动自行车骑行者佩戴安全头盔是当务之急,也是立竿见影的措施。这无疑需要公安交管部门加强监督,真正将新标准转化为实际出行中的安全防线。

根治电动自行车违法乱象、减少交通事故,还需通过地方立法予以支撑。各地应借助新标准提供的分类工具,在法律中明确各车型的佩戴头盔形式等要求。立法过程中,需统筹个体出行便利与群体骑行安全,既保障电动自行车的民生实用功能,也明确违法成本,为交通管理者提供执法依据。

当然,无论是新标准的落地,还是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的更新,都是“立法”环节的完善,而精细化管理、安全教育和法规宣传也需协同推进。各城市交通管理者应因地制宜创新管理策略,继续从车辆使用、头盔佩戴、号牌管理等方面,给出不同的做法—城市的进步,从来没有统一模板。

更完善的标准、更根本的立法,加上交通管理者的持续努力,相信在“十五五”期间,电动自行车事故及伤亡数字将显著下降。未来,随着管理体系的健全,更多城市可借此建设步行与自行车友好环境,释放消费市场新潜力,守护交通参与者安全,迎接更美好的骑行时代。(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


本文刊发于《道路交通管理》杂志2025年第9期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点击“订阅杂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