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联赛官网主办
English 登录
共同让道路交通更安全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2025
08-04
交管动态
打印
访谈|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文明交通环境——访陕西省宝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汪红波
文|本刊记者 谭跃 通讯员 蔡武尚 图|宝鸡交警支队提供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积极对标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协同联动、系统施治,多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连续4年持续下降,连续2年未发生较大道路交通事故,G244西南危化品运输通道连续23个月无危化品运输过程交通事故、连续35个月无运输过程亡人事故,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大幅下降。今年5月,支队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宝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汪红波。



本刊记者:宝鸡交警支队如何做实交通事故预防工作,营造安全畅通出行环境?


汪红波:支队牢固树立“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工作理念,在全市推行“严管严查七项‘三个一律’硬措施”,扎实除隐患、保安全。近三年,积极协调全面治理部、省、市挂牌督办道路隐患369处,市域道路安全风险全面下降,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省交安办向市政府发函表扬。在西南危化品运输通道安全管理方面,制定实施《宝鸡市加强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综合管理意见》,工作中突出危机决策的管理思维、营商服务的价值思维、法治准则的逻辑思维、协同治理的发展思维,年均检查登记过往危化品运输车13万余辆,查处危化品运输车辆交通违法1200余起,为过往驾乘人员和沿线群众提供各项服务1100余次。2024年积极协调各方支持,在G244国道秦岭段首次建成雷达测速卡口、弯道预警、高清视频监控、违停抓拍球机、定向高音喇叭、风光一体发电系统,以及集远程控电、安全准入控制、运维服务平台于一体的科技设施,警力调度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恶劣天气交通管制效率提升60%。近三年24批次疏解恶劣天气滞留聚集市区和太白县城危化品运输车3万余辆,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积极开展国省道穿村过镇隐患路段和农村平交路口提升改造,除协调督促抓好省级试点工作外,树立“宝鸡亮点”,在全市每个县区各选定1个镇街作为全市提升试点,以点带面促进工作全面铺开,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在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方面,与省交控集团及驻宝各分公司常态联系,将全市高速公路划分为23个“路警联合”巡查路段,分段包干、联合巡查、形成机制,在6个服务区建成交通安全宣传主题公园,连续9年未发生较大事故。

另外,为营造有序和谐交通环境,支队以“多维善治”为目标,全链纠顽疾、除乱点。持续开展机动车乱停乱放整治,先后推出市区40条夜间临时停放路段,配合执法局新增停车场52处、停车泊位7100余个,增设货车专用停车位85处。深化“交警+城管”模式,充分发挥“铁骑”高效快捷作用,确保道路畅通。分阶段、分梯次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查纠交通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支队深入开展城市道路精细化治理,细致排查“秩序混乱、交通拥堵、事故多发”问题,从“小切口”入手,“一点一策”治理市区路口78处,建成5条样板示范路段。会同教育、住建等部门提升改造校园周边安全设施101处,实现学校区域交通设施应设尽设、能优尽优。


本刊记者:宝鸡交警支队如何锻造铁军强担当,优化服务暖民心?


汪红波:支队锚定“四铁警队”建设目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政治思想、党风廉政、纪律作风、警营文化“四大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讲党课等学习活动。认真贯彻铁规警纪,及时掐灭苗头隐患,全面筑牢忠诚警魂。持续发挥“全国公安基层文化工作示范点”“全省公安基层文化工作调研联系点”效应,实施“一队一品”工程,警营文化不断繁荣。围绕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交管信息化“三化标准”,扎实开展实战练兵,59人入选部省教官人才库。积极参与省市立法、理性柔和用法、严格监督执法,12名公职律师问诊把脉,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被纠案件。组建大数据分析专班,54人考取警务大数据分析师资格。组建信息化建模小组,近三年自主设计的12个模型先后在公安部和陕西省公安厅竞赛中获奖,7项发明获专利授权。自主研发“灭活型酒精检测仪”,实现批量生产并获全国公安技术革新奖。

在锻造高素质过硬人才队伍的同时,支队立足实际、管服并重,创新推出“三问三解”(问计于民解民忧、问需于企解企愁、问效于政解症结)举措,全面优服务、护发展,塑造暖心爱民形象。在车驾管方面,全面落实上级各项“放管服”举措,结合市域实际先后推出7项车检“便民办”、2项“容缺办”措施,在全市偏远派出所开办车驾管业务,引导全市检验机构实行节假日“不打烊”,在市区建成2个“24小时车驾管业务自助服务大厅”,在市县政务大厅、机动车登记服务站、驾校等人流密集区投放自助体检机98台。将宝鸡吉利汽车公司打造为西北地区唯一出厂预查验企业,累计出厂预查验车辆10.8万辆;在陕汽集团和5家机动车回收公司设立交管服务站,让企业、群众“少跑路、零跑路”。在交通事故处理方面,坚持“线上快处事故提升知晓、线下稳处事故提升质效、双规妥处事故降低投诉”的总体思路,构建“一心一e”数据模型,建成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中心,通过当事人与接警员视频连线,实现全市轻微交通事故“快速‘视’警、快速取证、快速撤离、快速认定、快速理赔”。快处中心运行以来,轻微事故处理效率显著提升,处理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明显降低,快处率等各项指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群众从“多次跑”变为“无需跑”,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刊记者: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推动公众参与文明交通建设方面,宝鸡交警支队有哪些经验?


汪红波:支队始终坚持“宣传就是战斗力”的思想先导,高度重视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健全管理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分类推进实施,带头成立了交通安全宣讲队,选拔一批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民辅警担任宣讲队成员,通过邀请专家指导、组织专题培训等方式,培养了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宣传骨干队伍;同时,组建了一支由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客货运输企业管理人、新闻记者、社会公益人员等组成的交通安全义务宣讲队。积极构建“人人是宣传主体、处处是宣传阵地、时时是宣传良机”的大宣传工作格局。

针对宝鸡地区三面环山,县区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农村公路里程长、覆盖范围广、事故相对多发的实际,支队以“月月都有122、文明交通遍乡村”宣传活动为主线,以“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千村宣教”活动。全市20余支交通安全宣讲队和文明交通义务宣讲队围绕交通安全话题,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演出、“送电影下乡”等活动,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让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和文明意识深入人心,让交通安全宣传的种子走进乡村各个角落。2024年,共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宣传活动1200余场次。同时,充分发挥农村“两站两员”、农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及交通志愿者作用,结合本地民俗、农业活动,深入农贸集市、田间地头进行交通安全劝导。利用“马路学堂”“乡村课堂”、农村大喇叭等方式,针对“两客一危”、中小学生、“一老一小”及进城务工人员等开展专题教育。围绕“一盔一带”,重点加强宣传发动和执法提示,营造浓厚氛围。



此外,支队将2025年确定为全市交通安全宣传年,制作26个交通安全警示视频,打造“万屏联动”矩阵,与全市18家保险公司联合开展“千幅展板进小区”活动,联合宝鸡交通广播电台举办“五长话安全”(镇长、村长、校长、厂长、大队长)栏目,建立农村工作联系群1024个,不断扩大交通安全宣传覆盖面,让群众“手中有法、眼中看法、耳中听法、行中守法”。


本文刊发于《道路交通管理》杂志2025年第7期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点击“订阅杂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