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联赛官网主办
English 登录
共同让道路交通更安全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2025
07-22
交管动态
打印
经验交流|郑州:用科技让城市脉搏更有温度
文图|窦立勇 李继华 刘军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郑州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新一线城市中,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58万辆,并以每周1.3万辆左右的基数持续增长;建成区道路通车里程已延展至3400公里,传统交通管理模式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交通挑战。如何让群众不仅感受到出行的便捷与高效,更能体会到尊重和温暖?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积极探索、破题出新,依托13个子系统,建设郑州城市大脑,用数据为城市画像,以科技之力,撬动郑州智慧交管大引擎,铺就温暖美好的出行之路。


无人机在道路上空守护


创新:当传统治理遇上科技革命


走进郑州公安交管局指挥中心,会看到一块巨型屏幕——城市“数字心电图”:像心跳一样不断闪烁,车流量实时监测图谱如血管般流淌延伸,重点车辆行驶轨迹清晰可辨。“全覆盖”的数字化监控设备为“数字心电图”的启动提供了基础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同步引入,完成了郑州道路交通从碎片化管理到“城市交通大脑”的整合升级。

2025年春节前夕,郑州“空中交警”正式上岗。利用警用无人机在重点路口进行二维、三维建模,完成初步流量采集,结合DeepSeek等大模型优化信号配时试点,实时对全市交通状态进行监测分析,根据交通流量变化对信号配时进行动态调整,为智慧交通大脑注入新“硬核”,在全市形成“绿波带”151条。以连通郑州、开封双城的郑开大道桑林路至中山路段为例,双向“绿波”配合缓进快出的通行原则,让高峰时段西向东方向通行时长由17分钟降为7分钟,减少63.1%,东向西方向通行时长由20分钟降为12分钟,减少43.3%。全面织就的绿波通道,让群众在高峰出行也能纵享丝滑,主城区早晚高峰平均拥堵指数较2019年下降13.3%,交通运行健康指数在全国Ⅱ类城市中成绩优异。


攻坚:从治堵到治本的科技亮剑


智慧交通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管理模式的整体重构。曾几何时,渣土车、重型货车等大型车辆遮挡号牌、闯禁行、逆行、超速现象反复发生,屡禁不止的违法行为让广大市民深恶痛绝,针对类似的诸多治理难题,郑州公安交管局果断科技亮剑。

在升级电子防控体系的基础上,郑州公安交管局将公交车等社会车辆的行车监控接入系统,通过AI技术自动识别车辆型号、号牌,弥补固定监控盲区,依托高精地图线路规划,对多种违法车辆实施精准缉查布控,2024年,通过缉查布控查处各类违法行为5913起。为发动社会群众开展全民共治,郑州公安交管局自主研发推出“交通违法随手拍”有奖举报模块,一周时间3.5万市民成为“云交警”,收集举报违法信息3350条。同时,从源头治理上完成道路安全风险隐患分类管理、分级管控和分色预警,像天气预报一样给事故高发路段“贴标签”,实时推送给行进车辆。警用无人机在高架桥、快速路等重点区域不间断视频巡检,对降低通行效率,扰乱交通秩序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空中打击”,让“空中鹰眼”辅助“最快双腿”。“四位一体”的科技利剑,让隐患排查整治更加精细,重点车辆管理更加规范。2024年,郑州实现了全年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和突出负面舆情“零发生”的重大历史突破。



温度:科技背后的人性之光


每天清晨,城市早高峰来临前,“郑州智慧交通大脑”就已悄然开启了高速运转模式。从“走得动”到“走得好”,从“行得通”到“行得暖”,公安交管科技赋能的红利持续释放。“多车串联掉头”和“可变车道”为道路通行提速;斑马线前机动车阶梯式停止线,增加了机动车安全视角,消除“鬼探头”隐患,让行人过街更有安全保障;夜间会发光的“危险右转区”,标识大型车辆右转“内轮差”,引导行人、非机动车避开危险区域;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视频快处减少交通拥堵和二次事故风险,打造“群众便捷、助力畅通”交警新品牌;普通程序远程处理系统,实现了远程发起申请、远程生成处罚决定的便捷流程,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真正的智慧城市,不仅要有“大脑”,更要有“心跳”。2025年4月13日晚,郑州公安交管局指挥中心接到市民宁先生紧急求助:“妻子即将分娩,需立即赶往医院!”指挥中心迅速响应,郑州公安交管局交警六支队夜巡大队接到指令后,迅速赶往指定位置与求助车辆会合,迅速开启警笛、警灯,一路喊话开道。指挥中心通过事件响应开启信号灯优化控制,在车流中开辟出一条“绿色应急通道”,仅用12分钟就将孕妇安全护送至郑大二附院。当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响起时,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托举生命的温暖手掌。

孩童高烧晕厥,孕妇分娩,工人断指受伤,老人心梗……无论是在送医途中还是救援路上,时间就是生命。面对各种突发情况,为保障急重症患者、伤员得到及时、专业、有效救治,2024年底郑州公安交管局牵头启动“生命至上,护助平安”警医联盟联动机制,总能在关键时刻以雷霆速度与无限温情,为危重病患者、伤者开辟出一条条生命通道。这样的“速度温情”时常在郑州街头上演,今年以来,全市共处置危难求助交通护助警情320余起,其中,急救护导急重病患、伤员、孕妇等警情260余起。而持续优化的道路交通,也在为急救助力,让希望在城市中传递。


本文刊发于《道路交通管理》杂志2025年第6期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点击“订阅杂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热门新闻